상세 컨텐츠

본문 제목

불산일보 佛山日报 2006.9.24

Press

by realhwa 2011. 3. 6. 23:46

본문


韩国美眉南风古灶学陶艺
 
2006-9-26
 
金生花的作品诙谐有趣,陶都的生活给予她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金生花正在她的工作室创作陶艺品。
■因蟑螂惊扰金生花而创作出来的陶艺作品。
■金生花居住在南风古灶内的一个小阁楼内,环境优雅。
■金生花的陶艺品自画像。
■金生花的作品诙谐有趣。
■金生花的作品正在窑内烧制。
■金生花正在创作陶艺品。

  核心提示

  石湾历来有“南国陶都”的美誉,有源远流长的陶文化底蕴。在南风古灶,不仅有众多的陶艺大师聚集于此潜心创作,更有许多外国的陶艺家和陶艺爱好者慕名而来,或拜师学艺,或艺术交流。魏华作为这批陶艺家的代表,仰慕者更是不计其数。法国的、美国的、挪威的、意大利的、芬兰的、英国的……迎来送往,魏老师也算不清楚跟他学习交流探讨过的洋弟子有多少。近日,有位韩国美女陶艺家也千里迢迢来此潜心修炼艺术造诣。记者遂前往南风古灶一探究竟。

拜访陶都为寻原始的中国味

  看惯了韩剧中女主角白皙的皮肤、精致的五官,在未见到这位韩国美女之前,心中就已经勾勒好了她的倩影。坐在记者面前的金生花果然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温柔细腻地像极了江南的小家碧玉。若不是那带着一点韩国味的普通话,走在佛山的街头,没有人会想到她是一个外国人。

  金生花爱陶,在韩国首尔读完陶艺研究生还不过瘾,又来到北京清华工业美术学院,一气再读了个陶瓷专业硕士。在北京两年,她不但学会了流利的普通话,出色地完成了学业,而且交到了一帮知心的朋友。北京大都市的生活带给她许多便利,韩国人之间时不时的聚会,甚至可以在韩国超市里买到正宗的泡菜,周遭的一切都带着家乡的味道。但熟悉却是艺术创作的大忌,她需要的是未经过华丽修饰的中国味。毕业后收拾行囊,回了一趟两年未回的家,带着心之向往,推开了魏华老师在南风古灶工作室的门,来到了石湾这个与陶有着千丝万缕的陶都。

  魏华把自己的茶室让给了金生花住,那是掩映在南风古灶百年大榕树绿影婆娑下的小阁楼。古朴的建筑,曲折的小巷,天高云淡。耳边飘着的不再是北京人爽朗的笑声和普通话,取而代之的是温软细语的广东话。金生花笑着说,在这里,她要关上听觉,放大视觉,只用眼睛看,就足够了。她惊叹原来真正的中国味隐藏在这个南方的小城的阡陌之中。她去市场旁观察小贩和顾客讨价还价的表情,她用相机记录行色匆匆的路人神色。这一切都给她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源泉。

 蟑螂惊扰切身体会成作品

  金生花的作品诙谐有趣。陶都的生活带给她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佛山印象》灵感就来源于自己的切身体会。北京气候干燥,不适宜蟑螂生存。在南风古灶的小阁楼里,蟑螂就惊扰了这位远方来客。她说,有天早上,睁开眼睛,看见一只蟑螂悠闲地沿着墙壁爬行,当时非常害怕。她甚至可以想象蟑螂突然掉到头上自己惊呼的表情。有了这个生活的小细节,她用作品记录了下来。看那塑像惊恐的表情,试图用手去甩开蟑螂的神态,不禁莞尔,这恐怕也是每位北方来客恐惧的东西吧。浓郁的南方风情和气息扑面而来。

  她的作品《在佛山》,塑造了一位甩开腮帮子吃到嘴巴内没有一点多余空间的可爱女生形象。金生花说,佛山人热情好客,对她这位外来者非常照顾。餐桌上总是怕她不习惯吃不好,就猛夹菜给她。她不好意思拂别人好意,加上粤菜美味,只有不停地往肚子里装。餐餐如此,感觉吃到腮都鼓起来了。后来就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幅作品。韩国人喜欢吃素菜,把自己比喻成兔子。那只塑像的兔子耳朵也因饱食过量,支撑不住,耷拉下来。看着塑像嘴边那一口实在咽不下去的饭菜,又忍俊不禁了。

陶艺大师乐意传播中国文化

  为这些外国的陶艺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的是魏华的工作室。魏老师是一位非常谦虚的人,虽然有众多外国友人慕名千里拜师学艺,但他从不以老师自居,他说那只是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别人称他“大师”,他也只是淡然地说“自己不过是个手艺人”。佛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亚艺之门”雕塑就是他的作品,他仍是淡然地拨开浮华掠影,继续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室,在工作间迎来送往着一个个的外国友人。

  对于这位韩国美女艺术家的作品,魏老师给了高度评价。他说,金生花的作品不仅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性的问题,同时更多关注的是社会的、道德的、现实的问题。在中国几年的求学生活,她感受到了中韩两国社会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两国女性地位的巨大反差。她通过自己的作品,试图反抗,试图通过变异、夸张、随意的造型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她以女性的欢笑、柔弱、天真去化解自己内心的疑惑与不满。一位艺术家的创造不仅要有深刻的时代印记,还得有一种悲凉的情怀,即是超越时空的终极意义的定位,于此,才不至于迷失人生艺术的意义。

  谈到中西方陶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魏老师说,石湾的陶虽然是中国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我们处在一个中西文化合璧的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混血儿”。中西文化需要交流和沟通,中西文化的高度融合过程,实际上也是我们民族文化新形式的实现过程。自己也很乐意把中国的文化元素传播到世界。

文章来源:佛山日报 2006.9.24




관련글 더보기